临时抱佛脚 发表于 2019-1-5 12:38:46

孩子在未来,必须要有这三个能力!

现在的家长们,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最迷茫也最焦虑。

之所以如此焦虑,是因为若要突破阶层天花板,最难的是从中产家庭步入精英阶层。谁都知道,教育是重中之重。

可问题是,我们正面临着一个飞速变动的时代,新技术不断涌现,人工智能方兴未艾。别说孩子,连父母自己的未来都不确定。现在的教育投资,大量的时间、金钱花出去,将来到底能不能起作用,根本就是个未知数。

怎么才能挣脱这个无所不在的焦虑困局?

什么样的孩子才能真正适应未来的社会?未来需要什么样的能力、什么样的品质?或者说,未来什么样的岗位会是热门的?什么样的工作是大家希望的?

今天,就让研究超常教育及创造力30多年的专家,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博导施建农老师,谈谈作为家长,作为老师,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怎么为未来培养我们的下一代。

一、未来的社会是什么样的?


在谈到未来该培养什么样的品质之前,我们需要回过头来想一想,我们“人”是什么样的。换句话说,我们未来的社会还是不是人的社会。

这个问题其实是很有探讨必要的,也是有些争论的。特别是现在人工智能越来越发达,甚至有的时候机器智能已经超过人类,我们就要思考未来的社会到底是不是人的社会。

可能有的人说,未来的社会不是人的社会;也有人认为,未来的社会可能是人和机器共生的社会,那么我们人类在这样一个共生社会里面起的作用是什么?

如果不能起到一个主导的作用,我们人类就会被机器所控制,那么在这样一个悲剧发生之前,人类应该做些什么?

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认为:在不远的将来,或者说至少在20年、50年之内,我们人类完全被机器所替代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所以今天我们探讨的仍然是由人类主导的社会,既然我们未来的社会,20年、30年或者50年的未来仍然是人的社会,追根溯源,我们还是要考虑人到底是什么,人到底具有哪些最基本的特质,这些基本特质能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二、人的三个基本属性


1 生物性

人类是一个生命体。换句话说,是一个动物。从分类学上来看,我们人是属于灵长目人科,这是在这个动物的分类体系里面独有的一支。

生物性,就是我们作为动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到这个世上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活下来,要生存下去。

事实上我们人类来到这个地球,首先要做的就是跟大自然做斗争,我们人类为了生存,需要去顺应自然,改造自然。所以我们在进化的过程中做到了,从茹毛饮血到最后能自己制造衣服、房屋,到现在我们又有高速铁路、飞机、卫星,可以到太空去旅行。

这就要求我们在生存的过程中,必须有一个强健的体魄。

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说,心理学把儿童定义为0-18岁,也就是说在生命的前18年,最重要的就是保证孩子身体健康。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无论是在家里面还是在学校里面,都应该有足够的体育运动时间,要保证营养,要保证足够的睡眠。

人们常说“健康是1,其他都是0,你可以在1之后放很多的0,但是如果前面的1没有了,那么其他的都是0。” 道理大家都很清楚,大家都知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但是在现实中,到底有多少学校真的特别重视体育活动?到底有多少学校能够把国家规定的体育课时保证?很值得我们打几个问号。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在很多人眼里,健康是一个很不明显的作用。特别是面临着考试,要有成绩,所以往往在学校甚至在家里面,大人会挤压孩子的体育活动时间。

因为你就算是少运动一段时间,可能也不会明显看出来它的消极影响,但实际上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时间长了,慢慢地会反映出来。

所以我们作为家长,作为老师,在头脑中要有这样一种意识,也就是说不能年轻的时候,我们用健康来换成绩,到老了我们可能得需要用金钱来保养自己,这其实是一个得不偿失的过程。


2 社会性

我们作为一个人,实际上也是一个社会的人。

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来到这个世上以后,他需要有朋友,需要跟其他人交往,需要被认同,同时也需要被帮助,或者是帮助别人。

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在社会上是需要有一些公共规则的。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维护自己的利益,但是在我们维护个人利益的同时,别人也会维护个人利益。那么这个时候,如果大家都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就会发生一些冲突。

为了使一个社会能够有序地发展,大家会制定一些公共规则,这些公共规则包括了法律,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等等。作为一个人,为了适应社会,为了被社会所接纳,他就要遵守这些规则。

所以,在小的时候就需要学习这些规则,同时也需要养成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这些行为习惯养成以后,他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能够更好地被其他人所接受。

关于社会性方面,我们需要特别注意,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怎么去养成良好的习惯等等,这个不仅要有意识,而且还要有一些系统的方法,同时需要坚持。

因为一个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做一次动作,或者做一次就能做到的,而是需要很多次。从目前很多研究发现,需要至少重复21天,这个行为才能固定下来。

3 智慧性

人的第三个本质是精神属性,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智慧性。

我们人经常自诩自己是世界万物之灵,既然是万物之灵,就应该是可以控制这个世界的。

当然,在现实中,我们认为孩子有学习能力,所以我们不断地让他去学习。这个虽然是没有什么错的,但是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我们不注重科学性和方法的话,有的时候就会出现事倍功半的现象。

所以作为一个智慧的人,我们怎样利用孩子智慧的特征,去帮助他们,去引导他们不仅能够继承人类的文明,还能去创造未来,创造新的世界,这个是需要我们作为家长、作为老师不断探讨的。

三、我们要进行哪些教育内容?


常言道“活到老学到老”,实际上现代的科学也已经发现,人即使到了老年,突触也仍然在生长,所以仍然有学习的能力。我们现在的教育目标就是毕生发展、终身学习。

具体的教育内容,其实包括三个方面,也是基于人的三个属性——生物性、社会性和智慧性这三个方面来设计的。

1 体育活动

根据人的生物性特征,首先是要保证孩子有足够的体育活动。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保证孩子的生理发育。

等孩子上学了,有了一定接受知识能力的时候,就要让他知道自身的生理发育、发展的过程,所以要传授有关生理发育的知识。

同时,也要让孩子知道有关营养学方面的知识,也要让他们知道相关的医学、生理学的基础知识。

当然,我们作为老师或者家长,也需要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以保证给孩子提供足够的营养,保证给孩子必要的医疗保健。

作为学校和家庭,还需要有一些体育项目、体育活动的设施,还有运动的时间、项目的保障等等。这些我们都必须特别重视。

2 心理教育

心理教育实际上主要是针对人的智慧性,重点强调的是智、情、意。

智,就是智育的发展。

在现实中,我们需要传授人类的知识文明,我们要把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孩子们,让他们继承人类的知识。这个在学校里面做的比较多,而且在现实中大家也都比较重视。

情,就是在情绪、情感的培养。

孩子在成长、学习的过程中,情绪对他们的影响非常重要。

比如说在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方面,我们以前经常说“亲其师信其道”,也就是说只要当一个学生能够对老师产生积极的情感,喜欢一个老师的时候,他才能更好地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

所以我们经常讲,老师在带学生的过程中,他不仅要把知识讲给孩子听,更重要的是要跟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师生情意,让孩子喜欢上自己。如今已经是互联网时代,你是否想过把手机变成我们赚钱的工具。如果你目前很迷茫,找不到努力的方向,那么这就是你最佳的事业机会。加老师微信:18561398831带你做云商月入6位数。

说到这里,我想起北京八中少儿班曾经有一个学生,他自己长大之后在回忆录里讲过:

以前在少儿班学习的时候,有一个英语老师,他觉得这个英语老师特别好,特别喜欢自己。正因为他觉得老师喜欢自己,所以他就特别努力地学英语,后来确实是成长得非常好,成了哈佛大学的教授。

等他们成年后,在同学聚会中,大家聊到了小时候在少儿班上学时的情景,这个时候他突然发现,同学们都觉得当时那个英语老师特别喜欢自己,所以大家都特别刻苦地学习英语。

从这一点能看出这个老师真的很了不起,能够让自己的学生喜欢上自己,能够让自己的学生喜欢自己所教的这门课,这才是真正高明的老师。

意,是指意志品质的建立。

我们知道,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特别是在要创业,要成就一番事业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艰难险阻,我们会不止一次的失败。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有没有顽强的意志去坚持下来,其实这是决定人能否成功的关键。

从国外的研究和国内的一些追踪研究也发现,特别是对一些智商高的人群。

比如说在美国,20世纪20年代,斯坦福大学的刘易斯·推孟和他的助理们开始了一个长达几十年的研究,当初是在加利福尼亚地区筛选了1500多个智商在140以上的孩子,后来他们补充了一些备用实验样本,有的智商在128。换句话说,这些所有的被追踪的备用实验样本里面,智商都超过了128。

根据几十年的研究,这样一个超常的人群中,到了成年有的很成功,有的可能也一般般,甚至有的也不是很好。

研究者就很感兴趣,就说到了成年期,为什么有的人很成功,有的人不太成功,到底是什么决定了他们的成功?于是他们又进行了考察。

在这个考察的过程中,既考察了智力,也考察了其他非智力个性特征方面的因素。最终发现这些早期智力超常的人,到了成年期,他们的智商仍然很高,但是他们的个性心理品质却有很大差异。

研究者发现,成功者和不太成功者最主要的区别不在于智商,而在于非智力个性特征,也就是后来人们经常说的情商。

所以个性心理品质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才或者能否成功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当然,智商本身,也是聪明与否的先决条件。


3 个性化、社会化的发展

第三方面就是我们、人作为一个社会性的人,需要在教育的时候非常注重孩子的个性化或者孩子社会化的发展。

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其实人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他能知道自己是谁。所以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自我概念,也就是说孩子在成长的早期,我们一定要让他认识自己,让他知道自己在这个群体中,在社会上所处的位置。

我们经常讲一个很哲学的问题:要知道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哪里。听上去好像是一个很哲学的问题,但实际上它很现实。

因为人是一个社会的人,他必然会与他人发生关系,必然会在某一个群体中存在,必然会占据某一个群体中特定的位置,所以自我概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一定要让他知道自己,知道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以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些事情。

刚才谈到了,作为一个社会的人,他必然会有一些公共的规则、公共的意识、道德规范,他一定要有法律的界限、法律的知识,当然,还有社会责任。所以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社会责任的培养。

在培养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实际上首先是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这些都是需要从小培养的。

说到这里我想起,我作为一位父亲即使是心理学家,有的时候也会做一些后面想想很可笑的事。

在我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当时想给她喂奶。我们知道孩子最早的一个条件反射性的行为,就是当你给她食物的时候,她的双手是会去抱的。但是当时我就想这个奶瓶很重,万一孩子抱不住,奶瓶压在孩子的嘴巴,把她的嘴唇压扁了,小女孩会很难看,所以我想应该我来替她拿的。

于是,当她的双手来抱奶瓶的时候,我就把她的手轻轻地扒拉开。一次、两次,到第三次的时候,你再给她喂奶,她就很自然地两手一摊,等着吃。

这个问题到了后来就很严重。当你觉得她应该有能力,自己可以抱着奶瓶吃奶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她已经习惯性地把两手一摊。这个时候我们才意识到,我们前期的担心,导致了她后来习惯性地不自己抱奶瓶。

这是一个小的例子,但是在现实中,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现象。我们作为家长、作为成人,担心孩子做不好,担心孩子还没有能力做,于是我们会替他做。其实他是很想自己做的,但是因为你老替他做,最后他就觉得这个应该是你的事。

所以,原本学习应该是孩子自己的事,结果因为我们家长操心过度,替他去做很多事,最后慢慢地他就觉得这好像是你家长的事,他是替你家长学习,他是在替你老师学习,所以最后责任就转嫁了。

本来应该由孩子为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的,结果变成了由家长来买单,由老师来负责,这种做法其实是很不科学的,也是对孩子成长不利的。

我在学校里面给孩子们讲这个道理的时候,我经常会问一个问题,比如说在中午吃饭之前,我就会问:“你们饿了吗?”他们说:“饿了。”那我说:“你们饿了,我替你吃行吗?”他们就会笑,他们觉得饿了是没法替的,我替他吃了他还是饿。

实际上学习也一样,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但是如果他自己的事由我们来替他着急、替他学习,其实是没有用的。所以从这个道理上来讲,我们作为家长,作为老师,要分清楚孩子的学习到底是谁的事,我们一定不能包办替代。

最后,我们再回顾一下人的三个本质:人是生物的人、社会的人和精神的人。

在我们看来,我们没有办法预料未来的社会是什么样的,但是我们认为未来的社会仍然是人的社会,所以我们就要考虑怎样把孩子培养成真正的人,也就是说他是一个健康的人,一个社会适应良好的人,一个聪明且有创造力的人。

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提倡的是以体育为基础,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

根据这样一个设想,我们要培养出身体健康、社会关系良好、有创造性的孩子,而这样的孩子在未来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孩子在未来,必须要有这三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