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眼睛宝宝 发表于 2017-4-11 22:53:07

两个孩子躲过了一场绑架案,幸亏妈妈常讲这句话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
  儿童安全教育是每个父母都很关心的问题,但很多时候,我们也会陷入困惑与为难,比如应该如何面对陌生人。如果完全回避,会不会影响孩子的交往能力或是向陌生人表达善意,如果毫无防备,就很容易上当受骗。今天分享给大家一个英国险些发生的儿童绑架案,也许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文/雾满拦江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雾满拦江”(ID:lwwuwuwu)
  不久前,英国险些发生的一桩儿童绑架案,可以说,所有父母都应该看、所有孩子都应该听。
  故事的主人公叫Jodie Norton,是位母亲,正带着两个孩子,突然间腹部剧疼,不得不去医院。病情危重,母亲立即被送入手术室。两个孩子等候在手术室门外。

  这时候,一名奇怪的女子,和两名更奇怪的男子出现了。看到两个无人照料的孩子,三人顿时露出阴险的笑容。——他们是非常恐怖的孩童绑架嫌疑人!
  三人凑近孩子,那名女子微笑着打招呼:“小盆友好。”
  两个孩子:“……姐姐好。”
  女子:“小朋友真可爱,帮姐姐一个忙吧。姐姐的男朋友,害怕打针,躲进了男厕所。你们都是充满爱心的善良小朋友,帮姐姐把他叫出来好不好?要不然他会死的。”
  万万没想到,两个孩子把头一摇:“不用了。”
  ……什么叫“不用了”?三人又急又恼:“小朋友,妈妈爸爸,没告诉过你要有爱心,乐于助人吗?如果你不帮姐姐,那你就是自私自利的坏孩子,妈妈爸爸和老师,一定会惩罚你的。”
  没想到,两孩子还是摇头:“不用了。”——孩子是在明确拒绝,但因为他们还太小,语言不够发达,只会说不用了。
  
10岁的CJ和8岁的T-Dawg
  嘿,这两孩子,竟然是油盐不进。对方还要再想别的招。这时候孩子的亲友赶来医院,对方只好悻悻而退。
  ——当母亲出了手术室,听说了这件事后,不由得出了一身冷汗。
  幸亏,两个儿子牢牢记住了她一直教的那句安全法则——“如果一个正常的成年人需要帮助,他会找另一个成年人,而不是向孩子寻求帮助。”否则的话,那后果太可怕了!
“成年人请求你的帮助,
那一定要拒绝”
  如何教育孩子与陌生人交流,这个问题,让全世界的父母和老师崩溃。
  大多数父母老师,先是教育孩子,要阳光开朗,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然后脸一变,又对孩子说:“要学会保护自己哦,千万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前后矛盾,言不由衷,让成长中的孩子陷于困惑。最好的法子,是让孩子不失其阳光开朗之心,不失去对人的信任,又知道如何保护自己。正如这个故事中的母亲,她采用了正确的方法,即保护了孩子的安全,又维护了孩子的童心不受伤害。
  这位母亲的教育方法是什么呢?
陌生人与你说话,要坦率、大方应对。
但如果,成年人请求你的帮助,那一定要拒绝。
因为,正常的成年人,需要帮助时都会找成年人。
不找成年人帮助,却单挑孩子,这种成年人,一定是有问题!
孩子们,或自我保护能力不足的柔弱女性,你一定要记牢:你们才是需要保护和帮助的人,比你们强的人即使是真的需要帮助,也应该找比他们更强的人。如果他们单挑比他们更弱小的,你必须拒绝!
善良与爱心
起码有三个基本条件
  善良与爱心,并非伸出手帮助别人那么简单。送人玫瑰之手,历久犹有余香。举手之劳,何乐不为——这些动人的话,都是有特殊外延的,于开放的场所是良善,于封闭的场所意味危险。以强济弱是良善,以弱济强是自虐。
  此外,善良与爱心,不是孤立的。其行为本身,与其结果形成互动——善良与爱心,严格遵循社会博弈法则,能带来好的结果才是真正的善。带来意想不到的反面结果,就偏离了善。

  重复一遍:善良与爱心,需要三个最基本的条件:
场所的开放性。
以强者济弱势。
经得起社会博弈法则的检验,能够带来好的结果。
  四年前,佳木斯市桦南县,曾发生一起惨案。
  一名刚刚17岁的年轻女护士,在路上看到一名孕妇跌倒,急忙上前搀扶,并将孕妇送回家中。当天下午3点15分,快乐的女护士给朋友发来微信:送一名孕妇阿姨,到她家了——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这条充满爱心的留言,成为善良女孩留在人世间最后的信息。
  善良的女孩失踪,警方侦骑四处,不久捕获邪恶的孕妇谭某——网络上的新闻称,此女为了讨好丈夫,假装在街头跌倒,引诱善良的女孩,拐到家里让丈夫伤害。毫无防范的女孩,送其至出租屋后,被孕妇谭某以一瓶掺了安眠药的酸奶迷昏,而后将善良的姑娘杀害。
  血案弥天,举国震惊——震惊于人性之恶,会突破所有善良人的心理底线。
  这起血案,对社会心理造成了无可弥合的伤害。也提醒我们,善的脚步止于封闭场所之外。不是说封闭的环境里就没有善,而是说一旦环境封闭,就会带来博弈态势的变化,你就会从强势的扶助者,转为孤立的无助者。
  哪怕是在自己家中,也不例外。
  前不久,有位主妇发贴,控诉她雇工修马桶时的遭遇。她在网上联系了一家公司,谈妥费用是150元。但当一名男性维修工来到,捣捣估估折腾到夜晚,发现范女士家里只有她自己,价钱突然变成了1900元,不给钱,维修工就不走。
  这时候的主妇,不无惊恐地发现,温暖安全的家,由于一个强壮男子的存在,突然间变得危险起来。尽管对方并没有什么实质威胁,但这足以逼迫她拿出钱来,赶紧让对方离开——而这种危险,却只是她的心里感受而已。
  坊间的评述,集中于维修工的收入过低。但这起事件,却与佳木斯桦南县的血案有着类同之外,都是于封闭的环境之内,原有的强弱态势逆转,握有主动权的人顿成待宰羔羊。
保护好你自己
就是对家人最大的善
  以强济弱是为善,以弱济强是自残——这里的强弱,都是一种心理认知,是相对的。疏失于这一点,随时面临着情境逆转,陷入被动。即使你拥有绝对的强势,但社会博弈也会让你的预期落空。
  有个广为人知的故事。游客在禁猎区保护组织的护送下,来到了神秘的可可西里。一只可爱的小藏羚羊跑了来,好奇地探头探脑。“可爱的小生灵,”游客们顿时骚动起来,纷纷上前拍照,拿出食物和饮水,要喂这只可爱的小动物。
  
  突然之间,一声怒吼响起:“滚开!”禁猎区的保护队长冲过来,打跑可爱的小藏羚羊,不许游客们喂食。
  游客怒了:“你这是干什么?怎么可以如此粗暴地对待小动物。我们爱护这些小动物,又有什么不对?”
  “你们这是在造孽!”保护队长喝斥道:“如果你们对待野生动物太友善,它们就会以为人类都是善良的,一旦遭遇盗猎者,就有可能惨遭猎杀。”
  “这样啊……”游客们惊呆了。
  可可西里的游客不知道,他们所遇到的,学术上称之为“眼镜蛇效应”,这个词出自于印度阿尔伯塔大学经济学教授,维卡斯·梅赫罗特拉的一个故事。
  早年印度的德里市,还是英属殖民地。但是这座城市极不安全,时不时的会有一条眼镜蛇,出现在街头,引发当地人的骚乱。
  如何清除这些毒蛇呢?殖民当局想出个奇妙的法子:悬赏那些能够捉到眼镜蛇的人,给他们以极为丰厚的回报。
  政策出来,德里居民纷纷上街,去找眼镜蛇,好增加家庭收入。但长街之上,人来人往,能有几条眼镜蛇?可没有眼镜蛇不行啊,大家还指望着这个吃饭呢。没有蛇,老婆孩子,就要挨饿了。聪明的德里市民,想出个好办法——饲养眼镜蛇!
  于是德里居民,家家户户养起了眼镜蛇,蛇蛋一卵难求,价格高开高走。就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殖民当局撑不住了。这事不对啊,每天,都有当地居民拿着眼镜蛇来领钱,可街上的眼镜蛇,却不见减少。原来大家都是自家养的毒蛇,这岂不是乱来?殖民当局一怒之下,废除了赏额令。
  这道政令下达,又让德里市民始料未及。你看这是怎么搞的,家里养了一大堆眼镜蛇,当局却出尔反尔,不付钱了。唉,这么多蛇,怎么办呢?——放到街上算了。
  哗,维卡斯·梅赫罗特拉教授说:“于是德里的大街上,出现了无以计数的眼镜蛇群,黑压压地蠕动着,令人毛骨悚然。”
  所以,如果你不了解社会规律,依据主观愿望做出的决定,有可能获得与你预期相反的结果。
  所以,擦亮你的眼睛吧,明犀地看待这个世界。每个人都需要一张阳光的脸,需要一颗善良的心。但人太脆弱,比人本身更脆弱的,是人类天性。如果对人性认知不足,我们的善良,就有可能收不到预期。
  告诉孩子,不要因为自己的弱小,就失去帮助别人之心。也不要只想帮助别人,就忘记了自己的弱小。
  不要让自己处于孤立之地,永远也不要!
  善心的帮助,必须要止步于对方的能力之前,止步于别人的家门之前。
  保护好你自己,就是你对家人、对这个社会最大的善。
  对于 让孩子乐于助人、充满爱心,又要保护好自己、不轻信陌生人,您是如何看待和叮嘱孩子的呢?

欣雨 发表于 2017-4-16 23:53:34

投资孩子就是投资未来啊

alexbro 发表于 2017-4-17 14:52:59

支持楼主,看完就顶。

粑粑水瓶座 发表于 2017-4-17 23:29:05

有道理。。。

小宝妈咪 发表于 2017-4-18 07:27:09

谢谢楼主,非常不错啊。

蓝血迷魂 发表于 2017-4-18 15:02:57

谢谢楼主,共同学习交流!

蓝血迷魂 发表于 2017-4-18 21:48:20

不同孩子还是要因人而异的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两个孩子躲过了一场绑架案,幸亏妈妈常讲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