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qijiao 发表于 2016-5-19 16:50:02

现在孩子还能玩什么?

中小学的新学期开始了,放松了一个月的孩子们又回到课堂,学习新的知识了。很多家长也松了一口气,因为他们不必再担心孩子因为贪玩而耽误学业。但是,林茵(化名)女士却放心不下来。整整一个寒假,她10岁的儿子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里上网、打游戏,很少和小伙伴出去玩。两口子工作很忙,也很少带他出去玩。渐渐的,林女士发现,电脑游戏竟成了孩子唯一的玩耍方式。她紧张起来,连忙给孩子报了两个课外兴趣班。
  以前的家长怕孩子在外面玩得太疯,现在的家长却担心孩子只会打游戏。谈到这种现象,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副校长王莹用“游戏枯竭”来加以形容,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和中国精神疾病防治中心精神学博士黄薛冰则更多地谈到了这种“枯竭”的后果。
  越来越“孤独”的游戏
  “以前的孩子都是自己动手做游戏。”孙云晓跟记者谈起了以前的游戏,“那时候孩子们都玩抓石子儿,自己做陀螺什么的。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沙堆上筑‘水坝’,看谁的先被水冲垮。为了获胜,大家会想各种办法加固自己的‘堤坝’。”但是,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加剧,今天的游戏有了一些新的变化: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电子游戏、电动玩具占了上风,甚至看电视也成了一种游戏方式。美国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发现5—12岁的孩子花在电子游戏上的时间比传统游戏多得多,平均每周4.2小时;而且年龄越大,离传统游戏越远。
  记者在北师大实验小学采访时,随机询问了一些学生平时喜欢什么游戏,结果听到最多的是“看电视”、“打游戏”等,有些孩子甚至再也说不出其他的东西来。无独有偶,南京的一个调查也显示,近16%的儿童表示最喜欢“看电视”,接下来就是打电子游戏,然后是一些体育活动,传统的小游戏已不见踪影。
  谈到这种游戏方式的改变,几位专家不约而同地用了一个词来形容今天儿童游戏的最大特征:孤独———南京的调查就显示,近47%的孩子经常是自己一个人玩。
  越来越“自我”的孩子
  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曾在《童年的消逝》一书中谈到儿童过早接触成人社会,导致童年阶段逐渐“模糊”甚至“消逝”,其中电视等娱乐手段正是主要原因。在专家们看来,现代游戏方式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在人生中缺失了很重要的一环:如何在游戏中成长。
  孙云晓告诉记者,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征,电脑等游戏方式的出现是具有进步意义的。在这些游戏中,孩子的视野得到了拓展、思路更加宽广,还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但是,它们存在很大的缺陷,就是缺少合作与实践。黄薛冰指出,电子游戏是虚拟世界,与捉迷藏等游戏相比,缺乏面对面的交流。长期沉迷其中,孩子不会体验他人、觉察他人,变得越来越自我,不会忍耐克制,“情商”越来越低,长大后很容易产生人际冲突,不利于个人发展。王莹也认为,真正的游戏是伙伴间的交流。但现在有些孩子除了上学,连楼都不愿下,只会玩电脑游戏;还有一些孩子,跟同学玩耍时连起码的躲闪都不会,这正是缺少“合作游戏”造成的后果。
  至于实践性,那是孩子在成长中对生活必有的体验甚至是锻炼。孙云晓说,以前的孩子玩抓石子儿,自己做小玩具,手指非常灵巧,现在很多孩子的抓握能力却越来越弱,写字也很慢,究其原因,正是因为小游戏做得太少,精细肌肉不发达所致。他还说,小伙伴们在一起玩开火车、抓强盗等游戏,其实是对社会循序渐进的靠拢,孩子能从中学会技能、合作、规则。“说白了,游戏就是孩子在扎堆工作、学习;它就是生活,是未来的预演”。
 越来越“小心”的家长
  孩子不会玩是一个社会现象,但是真要深入探讨,却远不是游戏方式的改变这么简单。“我认识一位家长,她担心孩子太孤僻,特地来请教专家。但是她根本听不进专家的建议。因为只要孩子不在眼前,她就要到处去找。”孙云晓对记者说,孩子不会玩,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家长。现在都是家住社区,不像以前住单位大院,同事之间的孩子一起玩,大人也放心。现在大家互相不认识,父母怕孩子不安全、吃亏,不让他们出去找小朋友,有些父母甚至嫌孩子闹,不让别的小孩来家里玩。渐渐的,有些孩子逐渐对“社交”退缩了,习惯了在“安全”环境中一个人玩耍,变得越来越孤僻。
  不过,王莹从另一个方面审视了这个问题。她认为,家长有时候也是“有心无力”:自己不可能时刻盯着孩子,怎么保证他的安全?她告诉记者,其实,很多大人已经意识到了孩子不会玩、玩得少的问题。北师大实验小学开了几十个兴趣班,提供各种游戏,如足球、乒乓球、手工等,结果家长们纷纷给孩子报名,有些其他学校的家长都找来了,为的就是孩子能在一个安全环境中,像自己以前那样,无拘无束地和同龄人玩耍。“他们也不愿看到孩子的本能消失”。
  越来越“紧张”的教育
  除了家长的担心,孩子们不会玩、没时间玩的一个重要原因来自学习时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做过调查,从1996年到2005年,全国中小学一半以上的孩子学习超时的情况一直没得到缓解;而前面提到的南京的调查也显示,有39%的孩子表示学习任务重,根本没时间玩。
  一方面是游戏方式单一,另一方面是游戏“机会”不断减少,游戏就这样离孩子们远去。孙云晓说,现在的孩子,虽然还没长大,但也要面临激烈的竞争。以北京为例,相当多的小学生在参加公共外语考试,有些学校要求该项考试成绩达到85分才能入学。85分是什么概念?初中毕业的水平,现在就加到孩子身上,“他们怎会有时间玩游戏”?
  王莹说,正是因为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北师大实验小学一直鼓励孩子们玩耍,甚至把跳绳等游戏加到了体育课里。她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儿童找回游戏的快乐,甚至是本能。她说,很多家长给孩子报各种特长班,这其实削弱了对他们生命力的训练。一个真正健康的小学生,应该“学得塌实、玩得尽兴”。
  孙云晓告诉记者,现在有些学校已经在有意识地激发孩子玩的本能。比如,北京史家小学分校就把一些传统小游戏发展起来,组织学生进行;青岛平安路第二小学也在进行这样的尝试。“父母和学校一定要充当童年的捍卫者”!


  让孩子尽情地玩吧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皮尔斯说:“玩耍和听故事是儿童智力发展的两块基石。”孙云晓认为,孩子没有玩伴,比考试不及格更严重。玩耍如此重要,现代儿童到底该怎么玩?
  黄薛冰表示,6—10岁是孩子的“游戏期”,这段时间,他们会通过游戏学到简单的社会规则,更重要的是,他们会了解到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形成自我意识,然后逐步完善。针对这个年龄段的儿童,英国国际游戏协会的研究人员专门设计了一份“清单”,列出了一些简单、传统但十分有益的游戏:在草地上打滚、做泥饼、玩面团、找蝌蚪、做纸面具、建沙堡、爬树;挖地洞、用手和脚画画、过家家、描脸蛋、堆雪人等;做泥塑、拾垃圾、做简单的饭、养小动物、耍棍子、区分5种鸟类等;认识一些虫子、骑车过泥坑、放风筝、种树、造鸟巢、在公园里找到10片不同的树叶、帮父母准备早餐、玩军事进攻游戏等。
  黄薛冰还建议,家长要创造机会让孩子们互相认识,多和孩子一起玩。比如在晚饭后用一个小时的时间,一家人说说话;在小区里选择说得来的家庭,让彼此的孩子一起玩耍。在记者居住的小区里,就有几户家长行动起来,互相登门拜访,为自己的孩子找到了小伙伴。
  一些来自日本的经验
  在日本,“让孩子走出户外”是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一般来说,日本的住宅密集区都有很多公园,免费开放,目的是保证市民还有孩子们有户外活动的场所。在这里,家长们可以自由聊天,孩子们就在公园内的沙场、秋千、单杠、水池等处玩耍。为了锻炼孩子的户外活动技能,家长们还自发地成立起很多俱乐部,如野营俱乐部。记者曾经参加过一次这样的活动,印象深刻。妈妈们将年龄大小不同的孩子组织起来,在预定好的日子里到某个山上居住一天或者两天。这期间大人和孩子们一起野炊、宿营,以孩子动手为主,做一些简单的料理,既锻炼了孩子的户外生活能力,也让他们交到很多好朋友。
  另外,在日本,很多地区都有从幼儿园到中学的棒球俱乐部。这些俱乐部都在休息日练习,教练也由家长自愿担当。这些家长认为,强迫孩子不看电视、禁止孩子玩游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重要的是创造更多机会让孩子走出去,真正从内心喜欢上游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现在孩子还能玩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