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y小老虎 发表于 2016-5-13 11:41:34

培智语文生活化课堂的点滴实践与思考

曾看到美国教育家华特的一句话:“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读来意味深长,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

而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智障儿童的特殊性更需要生活化的语文课堂。为此,在教学时,我们更注重学生与实际生活的适应能力的培养。

如全日制培智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的学习内容本身就是为培养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而设置的。如我们在学习课文《讲卫生》时,迎合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在导入环节,我安排了听故事:有一只小花猫从不讲卫生,身上总是脏兮兮的。 一天,小花猫满头大汗地跑回家,嚷嚷着:“妈妈、妈妈我饿啦我饿啦。”它看见桌子上摆着一条鲜鱼,一下子扑到桌子上,抓着鱼就往自己的嘴里塞。到了晚上,小花猫的肚子突然疼了起来,“哎哟、哎哟”,疼得在床上直打滚。猫妈妈赶紧把小花猫送到医院,熊医生给小花猫检查后,严肃地说:“你肚子里吃进去了脏东西,所以会痛,记住以后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做个讲卫生的好孩子。”小花猫听了惭愧的低下了头。从中让学生明白“讲卫生”的重要性。

而在课文学习环节,除了要求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养成卫生好习惯的同时,我们还把学生实实在在地掌握剪指甲这样的生活常识予以教授:(1)修剪时,一手的拇指和食指牢固地握一个手指,并将要剪的手指与其他手指分开。另一手持剪刀从甲缘的一端沿着指甲的自然弯曲轻轻地转动剪刀,将指甲剪下。 (2)不可使剪刀紧贴到指甲尖处,以防剪掉指甲下的嫩肉而剪伤手指。而且,指甲不能剪得太秃太深,要留有余地,剪得太秃太深会有疼痛感。 (3)修剪时,动作要轻快,最好一次成型,反复地修剪会指甲边有棱角,不圆滑。(4)剪好后,用指肚摸一摸,检查一下甲缘处是否光滑,如有方角或尖刺,应及时修整。(5)如果指甲下方有污垢,不可用锉刀尖或其他锐利的东西清理,应在剪完指甲后用水清洗干净,以防引起感染。(6)不能忽视脚趾甲。脚趾甲相对手指甲长得慢些,但也需要定期查看,及时修剪,一般每2周修剪一次即可。相对于手指甲剪成圆弧状,脚趾甲应剪成“—”字型,这样可防止趾甲嵌到肉里去。(7)协助指导学生逐一剪指甲。

这一单元的教学后期,也让我产生了这样的思考:

一、淡化学科界限,将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进行整合

智障生认知能力上的局限性(记忆力低下、想象力差、形象思维占优势而抽象思维显得较弱),致使他们在学习中不能将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及时的理解、吸收,融合成系统;这种过分强调学科的逻辑体系而忽视智障学生最根本的学习特点的课程教学,必然违反他们的认知规律,阻碍智障生的学习发展。在培智学校中应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学科界限,加强课程内容与现实和学生经验的联系,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

二、多元整合,将学生康复训练与完成学习任务相结合

智障儿童除了认知上的缺陷,部分的智障儿童小肌肉群的发展较弱,因此,在社会生活中碰到一些需要精细动作才能完成的事情就显得相对困难了些。而本课《讲卫生》里刷牙、洗脸、修剪指甲这样的社会行为的锻炼不但让有助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同样取得了较好的效应。

三、注重分类教学,使学习过程与学生个性发展充分融合

智障儿童个体之间由于缺陷程度的不同,在接受事物能力方面也不尽相同,且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教学时,我们把班里的孩子按智残程度不同分为A.B.C三类,像刷牙、洗脸这样简单的生活习惯大部分智障孩子通过训练师完全可以做到的。但像修剪指甲这样的精细任务却不是每个智障孩子都可以做到的,为此,根据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他们通过一定的努力便可达成的目标,不但有助于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信,也能使不同学生的个性得到较好的发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培智语文生活化课堂的点滴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