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y小老虎 发表于 2016-5-13 11:23:57

信息技术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小学信息技术是知识与操作技能相结合的学科,注重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信息技术课的课型有很多种,其中最主流的课型是在机房边讲边练。为了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课堂练习是关键,因此课堂练习设计的成败也就成为一节课能否成功,是否有效的关键。主要从以下方面考虑:

1、课堂练习内容目标化

课堂练习设计围绕教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设计实施。练习内容主要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力求做到学生上机操作多样化,且利于知识技能的迁移。

2、课堂练习设计有序化

由于学生的整体素质不相同,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有差异,如果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会那些技能、完成那些任务。这样其实会抹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任务定得太高有的学生完不成,索性就不高兴做了;任务太低了,好的学生完成了就没有事做,就可能会制造一些其他的“事件”。

所以课堂训练由简到繁、有浅入深,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特别是后进生,不会因为不会操作而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失去兴趣。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比如我在上《名片DIY》中,在名片信息的输入和美化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分层教学。学生的打字环节一向是最薄弱的环节,所以事先规定输入的内容和所需的时间,如果还有剩余时间的,才可以输入其它的内容。

3、课堂练习形式多样化

练习形式灵活多样,题型多样,如填空、选择、判断和操作等题型可交替出现。上机操作可以选单主题活动也可多个主题贯穿一节或多节课等,使练习既扎实又生动活泼。如Windows基本操作的教学中可采用教师提问学生操作与学生提问学生操作的形式,既实现教学目标又解决学生日常使用计算机遇到的困难,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全员参与度。

4、课堂练习趣味化

小学生最主要的特点是是好奇、好动、好游戏。根据这一特点,在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入门介绍中,采用计算机自带的一些游戏引入新课,展示计算机的特点和功能,让学生亲自实践、亲耳目睹,从而激发起学生对计算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进行鼠标练习的教学中,只简单的演示后,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玩中练、练中玩,利用“纸牌”“扫雷”等游戏引入练习,充分动手实践,结果大多数学生都找到其中的一些小诀窍,这样再进行小结并表扬这些学生,使他们有一种自己成功获得知识的喜悦感和自豪感。

打字练习时,总是让学生进行指法练习,学生很快会感到单调无味,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与热情有所下降。面对这一情况,在学生电脑上安装“金山打字通”“趣味指法”等几款教学软件。这样,学生对打字练习又有了浓厚的兴趣,看到屏幕上不断跳出的英文字母,就快速地在键盘上寻找,努力使自己的输入准确率和速度提高。如果打错字母或速度跟不上,电脑会显示“努力”“加加油”等鼓励学生的话语;如果正确率高,成绩突出,电脑又会夸奖学生“你真行”“好棒啊”等,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指法练习,变成生动活泼的输入字母比赛和速度比赛。

有计划、多样性、趣味性、不断交换的练习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更有效地提高了天课堂效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信息技术练习设计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