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 发表于 2016-5-13 10:44:49

以文本的童心情感捕捉儿童的独特体验

孩子的情感是极其丰富的,但往往是由于我们成人不重视或者忽略而使孩子的“情感源”得不到巩固提升,表达情感有了障碍,文字中流露的感情不真实。那么让孩子学会捕捉自己的独特情感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注入感情的同时,更需要充分发挥和运用文本中凝聚在字里行间的“情源”——童心情感,品味童味的切入点,构筑起阅读教学的童心“情感场”,才能让学生在童心“情感元素”这一“催化剂”催生出儿童的独特体验,轻轻松松地将实践活动中的真实情感在笔端流淌出来。

1、童真的有效拓展,丰富认知。

要让孩子说真话,表达真实情感,就要有正确的认知,而这正确的认知是建立在真实的生活实践中,就如叶圣陶先生说的“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生活是真情作文之本,作文有了真情才有了价值。而在孩子的习作中充满童真,那么作为老师就要引导孩子首先去认定生活中那些真实的科学的积极向上的生活细节带来的情感。我就借文本中展示童真情感的片段与孩子一起体验,抓一个童真的切入点共同经历喜怒哀乐,采用情感延伸的方式让孩子们链接真实生活,丰富认知,保证习作的童真味道不走样。如教学《一株紫丁香》时,把学生对老师的真挚之爱作为情感源,联系孩子自己在生活中对老师的情感进行确认,喜怒哀乐都可以。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孩子们得到一个信息——说真话谈真实体验,那样写下的文字就有了真实感。在真实的基础上才会流露出孩子真实的情感,因为是孩子的真实情感才会有童真的味道。那一次的习作中,有孩子对老师真诚的建议,令人深思;有孩子对老师浓浓的爱,令人感动;一言一语透着孩子的稚趣,因着这稚趣才显得真实可爱。

2、童善的横向类比,强化体验。

“人之初,性本善”,童心、善心、爱心是人类天生就有的,特别在孩子时代,他们的心都是向善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令成人感动,纯真和善良是最适用修饰孩子的词语。当孩子有了对生活真实体验的确认后,孩子的善良才会成就善良的结果。其实,有时善的希望并不必然导致善的结果。故,在孩子的习作中拥有童心的善良就需要老师不断地引导,强化善心体验。我在教学中借用文本展示善良的童心点作横向类比,让孩子在这样的情感切入点,对自己生活中所经历的事情进行判断体验,使善良情感有个正确的方向。
如教学《窗前的气球》中一群好朋友给孤独的科利亚送去了一个飘着的气球,带来了一声问候,一张笑脸,一阵惊喜,那样一份真挚的友谊激动着孩子们的颗颗童心,净化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童心的善良与爱心在彼此之间弥漫开来,引导着孩子们打开情感的大门,飞向真情的天空。在此基础上,让孩子们的情感触点延伸到真实的生活中,如给弱小的同学帮助,给受伤的小鸟包扎,给灾区的孩子捐零花钱等生活场景中体验善良与爱心,让笔头流出善良与爱的光辉。

3、童美的想象跟进,丰润情感。

美的教育是一种和谐的教育,是情感充盈的教育,能让人在其中受到情感的共鸣、精神的愉悦,最终达到一种创造性的发展。而这种美的教育渗透在每一个教育细节中,只有接受美的教育,孩子的童心才更健康美丽。有了这样一颗健康美丽的心灵,孩子的习作中就能充满童真童趣。我在教学中借文本充满美丽心灵的童心点,让孩子们沐浴其中进行想象跟进,链接真实生活,不断体验,丰润情感。如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时,通过小男孩质朴、反复的“这条在乎”声中体验了八个字:“保护动物,珍惜生命!”的美好情感,小男孩的行动令人肃然起敬。我让孩子们在这美好的情感中想象自己生活中做过的类似事件,给予高度赞美,为巩固这美丽心灵化作行动的情感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我让孩子们趁热打铁写下来,一篇篇习作中融入了美丽心灵的情感。

正如鲁迅所言,儿童“可以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鱼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这些都可以成为孩子习作中的童心释放点,寄放美丽心灵的情感点,让文本成为一个起点,依托这个起点让孩子们遨游在习作的海洋,率性而为,纯任自然,让无穷无尽的生活积淀与童心搅拌,成就孩子充满个性与童真童趣的的绚丽之作,让孩子们分享新课改的甜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以文本的童心情感捕捉儿童的独特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