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7765370 发表于 2016-5-13 10:36:57

由《爬山虎的脚》想到的

今天下午,儿子又满头大汗地拿着一丛绿色的藤蔓跑过来,未等我开口,儿子就迫不及待地告诉我:“妈妈,你看这是爬山虎。”我非常喜欢那些绿绿的爬山虎,也曾想在自己家西面的墙壁边种上一棵,让绿色爬满整个墙壁,只是一直未能如愿,所以每次经过百花小学,总是被那满墙的爬山虎所吸引,远远望去,只见墙上的绿叶密密麻麻,挨挨挤挤,好似碧波荡漾的海面,嫩绿色的细浪,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似乎每一片叶子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抖。

“你们又上科学课了?”“不是,是阳光课,上午我们上了《爬山虎的脚》,所以钱老师带我们去看爬山虎了,我们还去校园外面走了一圈呢!”儿子一脸的兴奋。

也曾教过《爬山虎的脚》一课,我在备课的时候就预想到学生的理解会有困难,也设计了一些突破难点的教学步骤: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爬山虎的动作的词并圈出来,然后指导朗读有关的句子,再反复练说爬山虎是怎样爬的。尽管文字描述已经很具体、很形象,但从当时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其实想像不出爬山虎的脚究竟是怎样爬墙的,学生从这段话的描述中所能想象到的是爬山虎像动物那样爬。所以课后也曾反思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快、更直观地明白爬山虎爬的样子呢?只是后来不再上四年级,所以也就不了了之。

晚上回到家,儿子吃过晚饭就兴致勃勃地进行了写绘作业,通过画一画,写一写,儿子对爬山虎有了更多的了解,虽然儿子的画很稚拙,文字也很简单,但我分明从他的字里行间发现他已经真正理解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的了。
他在画上先仔细地画了爬山虎的脚,接着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然后又画了一个大大的感叹号。表示他终于弄明白了爬山虎的脚究竟怎么回事。

由此,我得到了一个启发:我们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会碰到类似的描写片段,作者的语言是很生动、很形象,但学生理解起来就是有一定的难度。这时候,教师如果带学生去看一看,然后再引导学生去品读,就不需要我们大费周折来引导学生理解了,有时往往还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二年级的第一个单元都是描写秋天的文章,昨天我布置孩子们写找秋天,还领着他们写好了开头,并给他们范写了一段,结果孩子们都还是不知道怎么写,都写得有点乱,我想我也应该带学生去大自然里找一找秋天,再画一画秋天,然后再写一写秋天,这样或许效果会比原来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由《爬山虎的脚》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