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牙乐牙膏 发表于 2013-4-13 08:12:21

捉迷藏等传统游戏越走越远 把游戏还给孩子

  捉迷藏、跳房子、打沙包……这些曾伴随如今已成年的我们走过美好童年的传统游戏,现在的孩子还会玩吗?海南日报记者日前走访了海口多所小学和幼儿园,发现适合孩子奔放天性的游戏正渐行渐远、“游戏”在变味等问题,让不少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纠结不已。
  活泼天性VS“安静校园”
  下午放学时分,海口市城西小学涌出一群群身穿校服的小学生,记者随机询问一群孩子“平时有没有时间玩游戏、会玩什么游戏”时,一年级男生端端(化名)一边回答:“我们爱玩枪战游戏,会射陀螺。”一边把一个拳头大的塑料质地带齿条的陀螺展示给记者看。
  接孩子回家的市民邢先生是“70”后,他听到记者关于孩子游戏的话题后很感慨:“现在的孩子会看电视、会玩电脑,玩传统游戏的我看没几个。”
  记者走访海口市九小(解放西校区)、二十五小(海甸校区)、景山等学校时了解到,尽管爱跑爱跳是孩子的天性,但出于校园安全考虑,学校对低龄学童大幅度的肢体游戏,一般采取不鼓励的态度。九小(解放西校区)德育处主任吴宁宁说:“我们倡导校园安静,对于孩子大声喊叫的行为都会制止,何况是跑来跑去。现在和过去相比,校园空间小、学生人数多,玩传统游戏存在一定校园安全隐患,我们会引导孩子多玩手指翻绳等小幅度的游戏。”
  变味的“游戏”
  记者从教育部门了解到,去年10月,教育部印发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南的《健康领域》章节提出: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玩跳房子、踢毽子游戏,有利于幼儿发展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海口市在2010年10月出台的《关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也提出,孩子“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
  在某小学任5年级班主任的黎颖观察到,孩子在校园玩传统游戏的不多,“课间休息时,女生喜欢扎堆聊天,男生会聚在一起玩打仗的游戏,我问过一些男生,他们说是从《反恐精英》、《穿越火线》这些电子游戏里学的。”
  “随着时代改变,孩子们对游戏的定义也跟我们小时候不同了,他们更多是借用玩具、器械来玩游戏,譬如玩遥控车等,对于传统的运动型的游戏则不太会玩。”身为3岁孩子的父亲,吴宁宁对此觉得很遗憾:“传统游戏中很多是培育协作、互助意识,现在孩子常玩的游戏,好像更多的强调竞争。”
  近视眼、小胖墩增多
  “来我们门诊验光就诊的近视患者,近年来越来越呈低龄化趋势,其中中小学生居多,少数三四岁的幼儿也出现近视症状。”省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刘名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幼儿看电视、玩电脑时间过长等不良用眼习惯,以及饮食不均衡、户外活动时间少是导致幼儿视力不良的三大主要诱因。
  省卫生厅去年通过对我省0-6岁儿童展开保健系统管理时发现,由于运动量不足导致的城市儿童单纯性肥胖、俗称“小胖墩”问题需要重点关注。去年出台的《海南省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应加强对儿童体育锻炼等的指导,控制中小学生肥胖率和近视发生率。
  好游戏能拓展孩子想象力
  采访中,多位教育人士表示,孩子通过跑跑跳跳的游戏,能增强体质、放松心情,与学习相调剂达到一种身心的平衡。限制孩子游戏,对孩子是种压抑。
  具有15年教龄的景山幼儿园教师莫绍红认为,游戏对孩子人格和习性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对于幼儿来说,玩丢手绢游戏,能培养位置感,角色扮演游戏,则能体会多种情感,进而懂得善良、尊重等美好品德。好的游戏能拓展孩子想象力、创造力,过多依赖玩具或高科技用品,反而禁锢了孩子的思维空间。”
  近年来,国内不少城市出现了“把游戏还给孩子”的呼声。团中央学校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去年在北京启动“中学生校园游戏与快乐成长”课题研究,提出通过游戏让孩子更好的自主成长。
  银川市今年在幼儿园中开展“把游戏还给孩子”专题试点,旨在从本质上改变幼儿园“重教轻学”、“重课轻游戏”的普遍现象,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快乐之“疯”,感受成长之“趣”。

淼淼妈 发表于 2013-4-13 08:52:28

是啊   大人有时间就教自己宝宝和别家小朋友在一起玩玩就可以了

冷热风一起吹 发表于 2013-11-16 16:04:45

学习了,谢谢!

大耳朵图图 发表于 2013-11-26 19:19:43

为什么我们宝宝这么内向呢。

田野的风 发表于 2013-12-6 11:09:53

每天来看看,希望有更多的朋友交流分享啊!

宝丫头 发表于 2013-12-13 07:33:36

感觉饭丢丢儿童教育论坛不错啊

丫多米 发表于 2013-12-19 18:55:17

今天给我家宝贝买了新衣服,可高兴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捉迷藏等传统游戏越走越远 把游戏还给孩子